前言
嗨大家,我是KC。閱讀筆記系列文章是我從該書中三個概念和大家做主題式分享,像是閱讀筆記融合我個人的心得與反思。我個人平時會閱讀的書籍主要的類別有:跑步訓練、個人成長、投資理財等。每月我會挑一本書並整理出三個重點(也就是三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這本《零盲點的決定力》將分為上、中、下篇,歡迎點選下方連結。
本書的作者DaiGo是一位日本的讀心師,因此書中還大量引用各種心理學界的專有名詞,提供另一個角度來解釋為什麼我們會需要零盲點決定力來幫助自己面對人生與工作上的問題。此外,書中也舉出不少心理學、腦科學研究實驗的例子或是作者自身的例子,幫助讀者認知自己其實時常落入基本歸因謬誤,進而強化零盲點決定力是如何提升人生品質、幫助做出正確決定以及擺脫徒增的煩惱。作者提出零盲點決定力是需要「被鍛鍊」、「不練習則能力會逐漸下降」的論點,強化了零盲點決定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透過有意識練習的。
上篇:越是在自己專精的領域越容易產生成見?好的狀態才能做出好的決定?
中篇:不隨波逐流,透過「價值觀」與「能力極限」了解真實而非理想中的自己(中篇)
下篇:是「自省」還是陷入「反芻思考」?什麼是「知性謙虛」?
自我省察:對自己的欲求有正確認知,不受偏見影響、看清真相的能力
「內心總在開檢討會,真正害慘你的便是這樣的 ”反芻思考“ 。」
此處作者雖說須自我省察,但並不是指會自省的人就能破除成見。反芻思考意指:一直反覆思考自己的缺點,和過去的失敗的現象。被未來的不安所困,導致無法清晰思考眼前事物的心理狀態。
*被負面思考籠罩,情緒越來越低落,而這樣的心理狀態只會對維持清晰的思路造成負面影響。
*反芻思考的狀況下,當下一次又碰到曾經自己失敗的狀況,腦中就會反射性浮出自己辦不到的念頭,使你失去面對問題的勇氣,嚴重則會導致憂鬱症。
*反芻傾向越嚴重的人,越容易會感到憂鬱和不安,尤其越在意自己的失敗或失誤的人,越需要設法解決。
因此,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不斷自省,而是在遇到問題或困難的當下,透過以下三種模式防止自己進入無效的反芻思考,而進入有效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考法:
1. What提問法:練習先問What?而不是Why?
2. 延後思考法:利用大腦無法長時間思考同一件事情的特性,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安排一個時間段,專心的煩惱這麼問題,並且行動。而非在進行工作時,讓大腦分心去想這個也許是人際、金錢或是家庭的煩惱。
3. 五感專注法:專注於當下進行的小事,例如:晾衣服、摺衣服、打掃房間。練習在做每一件事情時,專注於當下而不是手在做、但卻在進行反芻思考。如果這樣的小事情練習可以做到,在遇到大問題時,也能專注於眼前的工作,而非被反芻思考給蒙蔽。
知性謙虛:對自己的能力有正確認知,能促使自己更近一步成長的能力
「天才都是客觀的,他們不外乎就是能夠從精神上客觀看待事情的人物。天才不會被自己的主觀意識束縛,以至於他們能夠抵達和隨心所欲的凡人完全不同的境界。」——哲學家叔本華。
所謂知性謙虛,在心理學上是指確實理解自己知識的極限。因為理解自身知識有限,養成不知為不知的態度,有助於培養高度客觀。書中提到在Google用人準則中,謙虛與責任感是最重要的,在如此頂尖的公司裡,他們不缺聰明且具有豐富知識的人才,但要讓這些人能夠小組團結、解決眼前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問題,那就是需要這些人不僅責任感強、也因為知性謙虛的態度,能將己、將公司推往更上一層樓。
擁有知性謙虛特質的這些人,不但會注意到自己哪裡容易犯錯,且無論問題大小都會有想要了解錯在哪裡的意志,日常一點說就是接近「靈活的思想」。此外,有耐心、好奇心、保持中立、不輕易批判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擅長詳查資料和事實,以上特質都是接近擁有知性謙虛的人。
總結來說,知性謙虛之所以重要,不僅能提升判斷力、做出零盲點的決定、還能降低平時的挫折感,也難怪大企業會重視這樣的能力。知性謙虛的重點在於不受到自己的情緒和立場影響,單就意見和事實看清真貌、避免盲點,面對不同意見時也能保持靈活應對。
檢視自己知性謙虛的法有二:
1. 能夠清楚解釋,才撐得上是真正瞭解:想想你擅長且有自信的領域,假設是音樂。那麼,你是否敢找一個非該領域的聽眾或面對社群上的多數人,且對他說明一個該領域的觀念或概念呢?其實,大多數的人不肯面對自己其實擁有的知識有限,因不肯面對而走不出在該領域遇到的挫折。且越是自己擅長的領域,就越容易自以為懂得比實際上多。
2.不斷不斷問問題,你才會看得更清楚:阻礙知性謙虛(烏比岡湖效應、達克效應、正常化偏誤),簡言之就是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透過瞭解問題、搜集有效資訊、解決對策、針對問題點與人溝通這幾個步驟,避免自己發言不夠客觀。
*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認為自己和他人相比,大部分事情都在平均值以上的心理現象。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能力越低的人,越無法察覺自己能力不足,陷入明明做不好卻空有自信的心理狀態。
*正常化偏誤(Normalcy bias),當自己明明處在一個可能發生問題的狀況下,卻認為自己絕對不會有問題,或這次一定不會有問題的心理狀態,而低估災害發生的可能。
心得結語
因知性謙虛而尊重,溝通過程更順利。因自我省察而非反芻思考,把時間花在集中做對自己有幫助的改善方案上,其實拖延症、完美病其實都是不了解自己目標與不願意面對自己能力極限的藉口。因了解自己的目標,泰然面對反對的聲音,而與你有相同目標的人自然會與你靠近,共勉之😊😊😊。
【En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