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B79F98C-8ABF-448A-8DCE-7BAB1810B995.jpg

 

最近讀了《跑步解剖書(2)》,本書有極大的篇幅是談論跑步動作發生時所使用的肌群該如何訓練,將跑步動作分解為站立階段和擺盪階段去細談整個動作週期的肌肉使用。透過閱讀本書,讓我重新思考自己與跑步的相遇是意想不到的收穫,同時也吸收新知讓自己能更有意識地預防受傷。畢竟,人生還很長,而我希望這項運動能陪我到最後。

從開始接觸跑步至今大約六年,目前累績為數不多的四場路跑,而這六年中跑步更多時候是我的日常,一直以來自我訓練的主要目的為追求穩定、習慣持續與體能維持而跑,勝過成積、速度、強度。近期立下了2021的新年目標,為追求進步才決定將訓練重點放在「突破」,希望能跑出更好的PB,終於我也來到了這天。因此,也才開始關注網上談論運動科學的文章與路跑訓練相關的知識。本篇文章受到閱讀的啟發,想來記錄下關於我為何會開始從事慢跑這項運動、如何持續下去以及慢跑帶給我的收穫。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繼續看下去。

 

是什麼讓你踏入慢跑的世界?

「過去有大量的科學證據顯示,跑步會釋出改善心情和自信心的化學物質。若能規律性養成跑步習慣,很有可能會在體型變化發生之前,就先感受到跑步為內在帶來的助益。」——《跑步解剖書(2)

書中提到人們接觸跑步的動機,可能是追求外在健康瘦身,或是做為紓壓的一項運動。我開始慢跑、參加半馬的始點是發生在大學一年級,當時有一部分契機來自於媽媽被診斷出癌症,我和姊姊開始意識到必須要規律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就算最終無法避免遺傳宿命也不會因為沒有努力過而感到遺憾。另一方面,因為加入系女籃,除了球隊團練、重訓以外,我將慢跑作為週末的自主訓練來維持體能。就這樣一直維持了幾乎整個大學四年的時光。

然而,真正開始感受到跑步帶給我的能量是在研究所時期,當時因為課業、論文、打工、家教、實習等壓力,幾乎把我的生活塞滿,慢跑就成為能短暫拋開一切壓力、完全與自己獨處的時光。隨著距離越跑越長,給自己立下全馬的目標,在網路上看了很多資料,在有限的時間內擠出時間安排訓練計畫。(對初馬經驗分享有興趣可以前往「2018名古屋女子馬拉松 初馬經驗及旅遊行程規劃、費用分享」。)

進入職場後,慢跑依然成為我用來平衡生活的好夥伴,當時的我怎麼也沒想到,跑著跑著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去上海實習,還是去德國交換半年,我也都帶上跑鞋探索不一樣的風景。也許每個人與跑步相遇的理由不盡相同,最終我們都成為了那個希望在賽道上一次次突破自己而持續練習的跑者。

 

談慢跑的正面影響與堅持

曾經長距離跑步對我來說是個夢魘,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小時候每學期都要測八百公尺,當時對於擅長爆發力短跑的我並沒有所謂「配速」的觀念,八百公尺總是被我用跑短跑的方式在進行,跑完總是氣喘吁吁且迎來隔天腿部痠痛不已。

直到長大後,真正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下定決心要規律運動後,我便開始思考什麼運動能夠不受環境限制、不一定要夥伴才能進行、不用購買太多裝備、甚至能夠伴我一生,似乎慢跑就是最好的解答。跑步這項運動的門檻較低,有一雙運動鞋就能開始,不像有些運動需要球、球拍或隊友,缺一樣都無法進行。因此,慢跑非常適合安排在生活的空擋時間,不受侷限、說走就走。

對於個性偏內向的人來說,慢跑也是一個很適合獨處獲得能量,同時又能讓身體更健康的活動。我常會在Nike店頭設計看到這句話“if you have a body you are an athlete.”——Bill Bowerman。試著邁開步伐,運動本質上是訓練體能,但持續且規律地做一項運動,長期下來其實會是訓練到自己的內心。我喜歡在自己習慣的跑道上,專注於呼吸的穩定、習慣心跳加速微喘但不累的速度,感覺自己像是在進行一場動態靜坐。尤其是生活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慢跑似乎可以達到徹底放空的功效,讓大腦冷靜下來。

有些人會問我:跑步不是很無聊嗎?確實,偶爾在賽前會安排比較長距離的訓練時,也會邊聽歌或者邊聽Podcast來分散注意力。但對我來說執行跑步這件事的本身本就不是為了有趣而做,而是建立在想要維持健康進而願意養成習慣,久而久之也就越做越有趣了。養成規律的運動有助於維持或增進基礎代謝率,只要能正常飲食、注意飲水量,就算是久坐的上班族也不太容易發胖。只要你能徹底相信這件事為你帶來的正面影響,那麼堅持下去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在接觸跑步之初,可以報名一場適合自己公里數的路跑賽事,並開始循序漸進地練習,避免一次突然增加太多跑量或者太快的速度。先找到自己能穩定呼吸的速度,再慢慢地拉長公里數,如果做到了,可以開始加強肌肉訓練來提升表現。也可以利用跑步app記錄自己跑步狀況,每個人都有狀態好和不好的時候,不心急貪快過度勉強自己。最後,也不要忽視身體給你的訊號,若是跑步後感到有某處疼痛可以尋求專業協助,或是嘗試調整跑姿充分暖身或者加強運動後的拉伸

 

End

 



 

🏃‍♀️🏃‍♀️🏃‍♀️其他跑步相關文章:

預防跑步傷害常忽略的兩個面向——跑姿與肌群鍛鍊

為什麼要有不同強度的跑步訓練?我在沒有路跑賽事時是如何安排訓練?

 

🏃‍♀️🏃‍♀️🏃‍♀️跑步賽事心得文章:
 2018名古屋女子馬拉松 初馬經驗及旅遊行程規劃、費用分享 

 七人湊一隊熱血追火車吧!2020 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 第二棒賽後心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凱西 的頭像
    凱西

    K.C. Lab

    凱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